MOCA是我會經常性拜訪的地方。票價永遠都是贊助性的50塊。又常邀請國內外知名策展人來玩現代藝術。繼「小碎花不」之後,這次的展題為「各搞各的:歧觀當代SPECTACLE─TO EACH HIS OWN 」
策展人是在中國頗具知名度的顧振清。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,十五年內在中國舉辦了50個展覽,中國媒體稱呼他是為中國藝術家「劈山開路」的功臣。
這次「各搞各的」展覽是呼應顧振清在2005年於北京○工場實驗藝術中心所策劃之「各玩各的」相呼應。策展概念是將美術館看做是一個可以填充的空間,任何人、任何藝術家都可以將美術館變成他自己想要的所在。也因為藝術發展之速,藝術湧進每個角落,任何公共場所都可能是藝術展現的地方。也就是在挑戰美術館過去的權威。在這樣的概念下,美術館要如何在維持自身品牌文化與地位之中,同時成為無法取代的藝術空間,是他要討論的課題。
在「各玩各的」主題下,很明顯的不是我們一起玩,而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。但是這些中國藝術家背後共同理念有「三不」:對全球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一種不合作態度、對消費社會決定藝術市場狂潮的一種不入流態度、以及對藝術圈內風行一時之形式主義傾向的一種不參與態度。
顧振清一直以來認為藝術若為走入學術殿堂,而只是在商業空間徘徊,便不算是真正的藝術。從這次的展覽去看,或許可以看到一些他內心思維。在「各玩各的」展覽當中,顧振清大玩空間遊戲,因此在這次的「各搞各的」展覽中,不妨也仔細思考策展人在安排各個作品時的用心,與和當代藝術館的呼應與否。
本展參展藝術家:3P=3players小組、曹暉、高峰、蔣志、金江波、李頌華、劉仁濤、馬清運、繆曉春、琴嘎、隋建國、翁奮、辛雲鵬、徐小國、苑媛、卓凡(以上十六位來自大陸),及關偉(澳洲)、葛非+林縝(加拿大)、Valentin Stefanoff +Nina Kovacheva(法國)、Harro Schmidt(德國)、Timm Ulrichs(德國)、刁安(荷蘭)、Tomasz Wendland(波蘭)、許仲敏(英國)、楊千(美國)等,台灣本土藝術家參展的則有,彭弘智、曾禦欽及姚瑞中等三人。
各搞各的:歧觀當代SPECTACLE─TO EACH HIS OWN
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館
時間:2009年2月14日至2009年4月12日
相關連結: